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341

341.纯真是接受天

341.纯真是接受天堂的一切事物的器皿,因而孩子的纯真是对良善与真理的一切情感的一个层面。这一点从前面关于天堂天使的纯真(276-283节)的说明可以看出来,即:纯真就是愿意被主,而非自我引导;因此,人在何等程度上处于纯真,就在何等程度上摆脱自我形象;在何等程度上摆脱自我形象,就在何等程度上获得主所赋予的特性。主的特性被称为主的公义和功德。但是孩子的纯真不是真正的纯真,因为它还缺乏智慧。真正的纯真是智慧,因为人在何等程度上有智慧,就在何等程度上喜欢被主引导;或也可说,人在何等程度上被主引导,就在何等程度上有智慧。

因此,孩子从外在纯真被引入内在纯真;外在纯真是他们最初的特征,被称为孩童的纯真;而内在纯真则是智慧的纯真。这后一种纯真就是他们的一切教导和发展的目的;所以,当他们达到纯真的智慧时,在此期间作为一个层面服务于他们的孩童纯真就与他们相联结。

孩子的纯真向我表现为某种木质事物,几乎没有生命,随着孩子通过对真理的认知和对良善的情感被完善而焕发生机。后来,真正的纯真被表现为一个极其美丽的小孩,赤身露体,充满活力;因为住在至内层天堂,因而离主最近的真正纯真者在其他天使眼前总像小孩子,有的还是赤身;事实上,纯真就由赤身露体不觉羞耻来代表,如经上论到伊甸园中第一个人及其妻子的话(创世记2:25)。所以,当他们丧失纯真时,就为赤身露体而感到羞耻并藏了起来(创世记3:7, 10, 11)。简言之,天使越智慧,就越纯真,越纯真,就越看似小孩子。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婴孩表示纯真(参看278节)。

属天的奥秘 #9340

9340.“我要定你

9340.“我要定你的边界,从红海直到非利士海”表从记忆真理到信之内层真理的延伸或全范围。这从“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定边界”、“红海”和“非利士海”的含义清楚可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定边界”当论及属灵真理时,是指延伸或全范围;“红海”是指感官层的记忆真理,也就是人类心智的最低层,因为红海是埃及地的最后边界,“埃及”表示两种意义上记忆知识,也就是真实的记忆知识和虚假的记忆知识(参看1164, 1165, 1186, 1462, 2588, 4749, 4964, 4966, 5700, 6004, 6015, 6125, 6651, 6679, 6683, 6692, 6750, 7779e, 7926, 8146, 8148节),在此是指记忆真理,即真实的记忆知识,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以色列人当中的信之属灵事物的延伸或全范围,而以色列人代表属灵教会(参看4286, 4598, 6426, 6637, 6862, 6868, 7035, 7062, 7198, 7201, 7215, 7223, 8805节);“非利士海”是指信之内层真理。“非利士海”之所以表示这些真理,是因为推罗和西顿所在的海是非利士地的边界,“推罗和西顿”表示关于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或知识(1201节);而“非利士地”表示信之内层事物的知识(1197, 2504, 2726, 3463节)。

  由于“迦南地”代表主的国度,也就是天堂和教会,所以那地上的所有地方都表示诸如形成主的国度,或天堂和教会一部分的那类事物,这些事物被称为属天和属灵事物,都与对主之爱的良善和对主之信的真理有关。因此,作为边界的海与河表示那里的终级事物;因此,“从海到海”、“从河到河”表示这些事物的延伸或全范围,这一点可见于前文(1585, 1866, 4116, 4240, 6516节)。由此可见,“从红海直到非利士海的边界”表示真理的属灵事物从外在事物到内在事物,因而从记忆真理到信之内层真理的延伸或范围。但属天事物,也就是爱之良善的各个方面的延伸或范围则以接下来的话来描述,即“从旷野直到大河”。迦南地的各个地方,包括海与河,在圣言中都具有这种含义,这一点在解释的各个地方都已经说明。

  必须简要说明“从记忆真理到信之内层真理的延伸或全范围”是什么意思。存在于外在人中的真理被称为“记忆真理”,而存在于内在人中的真理被称为“信之内层真理”。记忆真理在人的记忆中,当它们从记忆中被提取出来时,就会进入这个人的直接意识。但信之内层真理是铭刻在内在人上的生命真理本身,它们很少出现在记忆中。不过,关于这个主题,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别处予以详述。记忆真理和信之内层真理由“穹苍之上的水和穹苍之下的水”(创世记1:6, 7; 24节)来表示,因为创世记第一章在内义上论述的主题是一个属天教会成员的新造或重生。

  与迦南地接壤,一直延伸到推罗和西顿的“非利士”之所以表示信之内层真理,是因为代表性的古教会一直在那里,这从其居民当中的神性敬拜的残迹明显看出来,论述非利士人和非利士地的圣言历史章节和预言部分提到这些残迹(在预言部分,如耶利米书25:20;47章;以西结书16:27,57;25:15, 16; 阿摩司书1:8;西番雅书2:5;撒迦利亚书9:6;诗篇56:1;*60:8; 83:7; 108:9)。非利士人的情况和迦南地的所有民族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既可代表教会的良善和真理,也可代表邪恶和虚假。当代表性的古教会存在于他们中间时,他们代表属良善的属天事物和属真理的属灵事物。但当他们背弃真正的代表性敬拜时,就开始代表属邪恶的魔鬼事物和属虚假的地狱事物。正因如此,“非利士”和迦南地的其它民族一样,在圣言中既可表示良善和真理,也可表示邪恶和虚假。

  “非利士人”表示信之内层真理,这一点明显可见于诗篇:

  神的城啊,有荣耀的事乃指着你说的。我要提起拉哈伯和巴比伦人,是在认识我的人中;也提起非利士和推罗并古实;这人生在那里。(诗篇87:3, 4)

  “神的城”表示取自圣言的信之真理的教义(402, 2268, 2449, 2712, 2943, 3216, 4492, 4493, 5297节);“推罗”表示关于真理和良善的认知或知识(1201节);“古实”也是(116, 117节)。由此明显可知,“非利士”表示信之真理的知识。

  阿摩司书

  以色列人哪,我岂不看你们如古实人吗?我岂不是使以色列人从埃及地,使非利士人从迦斐托,亚兰人从吉珥上来吗?(阿摩司书9:7)

  这论及教会建立之后,对它的败坏和摧毁;“古实人”在此是指那些拥有关良善和真理的认知识或知识,但却用来证实邪恶和虚假的人(1163, 1164节);“从埃及地上来的以色列人”是指那些通过记忆真理被带入属灵真理和良善的人,“以色列人”是指那些拥有属灵真理和良善的人,因而在抽象意义上是指属灵真理和良善(参看5414, 5801, 5803, 5806, 5812, 5817, 5819, 5826, 5833, 5879, 5951, 7957, 8234节),“埃及地”是指记忆真理,如前所示。“从迦斐托上来的非利士人”和“从吉珥上来的亚兰人”所表相同,因此,他们被比作这些人。“从迦斐托上来的非利士人”是指那些通过外层真理被带入内层真理,却败坏它们,并用来证实虚假和邪恶的人(1197, 1198, 3412, 3413, 3762, 8093, 8096, 8099, 8313节);而“从吉珥上来的亚兰人”是指那些拥有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的人,他们同样败坏这些认知或知识(1232, 1234, 3051, 3249, 3664, 3680, 4112节)。

  耶利米书:

  因为日子将到,要荒废一切非利士人,剪除帮助推罗、西顿所剩下的人。原来耶和华荒废非利士人,就是迦斐托海岛余剩的人。(耶利米书47:4)

  这一章论述的主题是教会在信之真理方面的荒废;“非利士人”表示信之内层真理;“迦斐托海岛余剩的人”表示外层真理。

  约珥书:

  推罗、西顿和非利士一切的边界哪,你们与我何干?我必使报应速速归到你们的头上。你们既然夺取我的金银,又将我可爱的宝物带入你们的庙宇。(约珥书3:4-5)

  “非利士一切的边界”表示信之一切内层真理和外层真理;“将金银和可爱的宝物带入他们的庙宇”表示败坏真理和良善,并通过把它们与邪恶和虚假放在一起而亵渎它们。“银和金”表示真理和良善(参看1551, 2954, 5658, 6112, 6914, 6917, 8932节)。

  俄巴底亚书:

  那时,南地的人,必承受以扫山和非利士人的平原;他们必成为继承以法莲田地的人;便雅悯人必承受基列。(俄巴底亚书1:19)

  这论及教会的建立;但这些名字暗含真实的属灵事物;“南地的人”是指那些住在真理之光中的人(1458, 3195, 3708, 5672, 5962节);“以扫山”是指爱之良善(3300, 3322, 3494, 3504, 3576节);“非利士人的平原”是指信之真理,“平原”也指信之教义(2418节);“以法莲”是指教会的理解力(3969, 5354, 6222, 6234, 6238, 6267节);“便雅悯”是指教会的属灵-属天真理(3969, 4592, 5686, 5689, 6440节);“基列”是指相应的外层良善(4117, 4124, 4747节)。

  以赛亚书:

  祂必聚集以色列被赶散的人,又从地的四角招集分散的犹大人。他们要向海飞,扑在非利士人的肩头上,一同掳掠东方人。(以赛亚书11:12, 14)

  此处“以色列”和“犹大”不是指以色列和犹大;相反,“以色列”表示那些处于信之良善的人,“犹大”表示那些处于爱之良善的人;“飞扑在非利士人的肩头上”表示接受并拥有信之内层真理;“掳掠东方人”表示接受并拥有信之内层良善;因为“东方人”是指那些处于信之良善和良善的知识之人(3249, 3762节)。“掳掠”表示接受并拥有,这一点从前面关于以色列人掠夺埃及人的说明(6914, 6917节)可以看出来。

  由于“非利士地”表示信之内层真理的知识,亚伯拉罕和以撒代表主,这两人的寄居表示主在信和爱的真理和良善上的教导,这些教导属于神的智慧,所以为了预示这一过程,或为了给这一过程提供一个形像化的代表,亚伯拉罕被吩咐寄居在非利士(参看创世记20章),以撒也是如此(创世记26:1-24);因此,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也与亚伯拉罕立约(创世记21:22到最后),也与以撒立约(创世记26:26到最后)。关于这个主题,可参看这些章节所给出的解释。


属天的奥秘 #2177

2177.“细面粉”

2177.“细面粉”是指那时主所拥有的理性的属灵和属天成分,“哈拉饼”是指结合在一起时的这两种成分。这从代表性教会的祭牲和那时所用的素祭很清楚地看出来,素祭是用调上油并被做成哈拉饼的细面制成的。代表性敬拜主要在于燔祭和祭牲。至于这些代表什么,这在论述“饼”的地方(2165节)已经说明,即:它们代表主在天上的国度和主在地上的国度(也就是教会),以及祂在每个人里面的国度或教会的属天事物,以及总体上爱和仁的一切事物,因为这些都是属天实体。在那些时代,这一切祭物都被称为“饼”;在这些祭物上还加了素祭(素祭是由调了油,再加上乳香的面粉制成的)和奠酒。
至于这后两种代表什么,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们与祭牲所代表的东西大致相同,只是在一个较低层次上。因此,它们代表属于属灵教会的事物,以及属于外在教会的事物。谁都能看出,经上从来不会规定这些仪式,除非它们代表神性事物,并且其中每一种都代表某种特定事物。因为它们若不代表神性事物,就和外邦人或非犹太民族当中的类似活动没什么两样;外邦人或非犹太民族也有祭牲、素祭、奠酒、乳香、永火和其它许多事物,它们都是从古教会,尤其从希伯来教会传到他们这里的。但由于外邦人的这些仪式与它们所代表的内在事物,也就是神性事物分离,所以这些外在敬拜形式无非是偶像崇拜,如它们在犹太人当中的情形;因此,犹太人陷入各种偶像崇拜。谁都能由此清楚看出,天上的奥秘存在于每一个仪式,尤其祭物及其一切细节里面。
至于素祭及其性质,以及它如何被制成哈拉饼,这在摩西五经中有整章的描述(利未记2章;民数记15章等)。利未记以这些话描述了素祭的条例:
在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素祭的条例乃是这样,亚伦的子孙要在坛前把这祭献在耶和华面前。祭司要从其中,就是从素祭的细面中,取出自己的一把,又要取些油和素祭上所有的乳香,烧在坛上,为纪念耶和华作安息的气味。所剩下的,亚伦和他子孙要吃,要在圣处吃无酵饼;在会幕的院子里吃。烤的时候,不可搀酵,从献与我的火祭中我给它做他们的份,是至圣的。(利未记6:13-17)
在坛上常常烧着的火代表主的爱,也就是祂的怜悯,它是永恒不变的。在圣言中,“火”表示爱(参看934节);因此,“作安息气味的火祭”表示主喜悦那些属于爱和仁的事物。“气味”表示喜悦,也就是讨喜悦的东西(参看925, 1519节)。他们“取一把”代表他们要以全部的力量或全部的灵魂去爱,因为手或手掌表示能力,如前所示(878节),“把”由此也表示能力。细面,连同油和乳香一起代表仁爱的一切事物:“细面”代表仁爱的属灵成分,“油”代表仁爱的属天成分,“乳香”代表以这种方式讨喜悦的东西。“细面”代表属灵成分,这一点从刚才的阐述和下文明显可知。“油”代表属天成分,或仁之良善(可参看886节);“乳香”因它的气味而代表蒙悦纳的东西(参看925节)。
它因是“无酵饼”或不发酵,故表示它必是纯正的,因而出于真心,没有任何不洁。“亚伦及其子孙要吃剩下的”代表人的回应并使它成为自己的,因而代表通过爱和仁实现的结合;正因如此,他们才被吩咐在“圣处”吃。这就是为何它被称为“至圣的”。这些就是素祭所代表的事物;这也是代表本身是如何在天堂被感知的;当教会成员以这种方式理解它们时,他的观念就类似于天使所拥有的感知;因此,他实际上就在主的天国本身中,尽管他还在地上。
关于素祭的详情,如它当如何被用于每种祭牲,如何被烤成哈拉饼,以及那些正在被洁净的人要献上哪一种,在其它场合又要献上哪一种。把它们都列举并解释出来太过于冗长了。不过,关于这一切,可参看相关经文(出埃及记29:39, 40, 41; 利未记5:11, 12, 13; 6:16, 17, 19, 20, 21; 10:12, 13; 23:10, 11, 12, 13, 16, 17; 民数记5:15 等; 6:15, 16, 17, 19, 20; 整个第7章; 28:5, 8, 9, 12, 13, 20, 21, 28, 29; 29:3, 4, 9, 10, 14, 15, 18, 21, 24, 27, 30, 33, 37)。
被做成哈拉饼(cakes,希伯来语译为哈拉饼)的细面一般和“饼”(bread)所代表的一样,即代表爱的属天成分,而“(粗面)粉”(meal)代表爱的属灵成分,这从前面引用的经文清楚看出来。被称为“脸饼”(bread of faces)或“陈设饼”(shewbread)的“饼”(breads,或loaves)是用细面作成的;它们被作成饼并摆在桌子上,是为了不断代表主对全人类的爱,也就是怜悯,以及人的回应或说人回应的爱。论到这些饼,摩西五经上说:
你要取细面,烤成十二个哈拉饼,每个哈拉饼用一伊法的十分之二。要把它们摆列两行,每行六个,在耶和华面前干净的桌子上。又要把净乳香放在每行上,作为纪念的饼,就是献给耶和华的火祭。每安息日要常摆在耶和华面前,作为以色列人的供献,这是永远的约。这饼是要给亚伦和他子孙的,他们要在圣处吃它,为永远的定例,因为在献给耶和华的火祭中,这饼对他来说是至圣的。(利未记24:5-9)
此处提到的每个条例和最小细节都代表爱和仁的神圣,“细面”(fine flour)和“细面粉”(meal of fine flour)所代表的一样,即都代表属天之物及其属灵之物,而“哈拉饼”(cake,希伯来语译为哈拉饼)代表结合在一起时的这两者。
由此清楚看出对那些拥有天堂观念的人来说,圣言含有哪种神圣;事实上,这个代表性仪式本身的核心处有哪种神圣,这就是为何这个仪式被称为“至圣的”。由此也清楚看出,对那些以为这段经文里面没有任何天上的事物,严格持守外在或表面的人来说,圣言缺乏哪种神圣;例如,有些人将此处提到的面粉只理解为面粉,将细面只理解为细面,哈拉饼只理解为哈拉饼,以为经上只是提到了这些事物,其中每一个事物或细节都不包含某种神性事物。他们和那些认为圣餐中的饼和酒只是一种仪式,并不包含任何神圣事物在里面的人犯了同样的错误。而事实上,圣餐具有这样的神圣:当人们出于内在情感思想饼和酒表示主的爱和人的回应或说回给主的爱,并凭内在思维和情感处于神圣时,他们的心智就通过圣餐而与天堂的心智结合起来。
以下条例也有类似含义,即:以色列人在进入迦南地时,要用初熟的生面团作哈拉饼,作为献给耶和华的举祭(民数记15:20)。所表示的是这些事物,这一点也明显可见于先知书,我们在此仅从以西结书引用这段经文:
这样,你就有金银的妆饰,你的衣裳是细麻衣、丝绸和刺绣的衣服。吃的是细面、蜂蜜并油;你也极其美貌,堪登王位。(以西结书16:13)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耶路撒冷,它表示教会,这教会在最初的日子具有这样的形像,或这样的妆饰,也就是说,经上以衣裳和其它妆饰来描述古教会;它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也被描述为“细面,蜂蜜并油”。谁都能看出,这一切细节在内义上具有完全不同于字义上的含义。这同样适用于亚伯拉罕对撒拉说的这些话,即:“快准备三斗细面粉,揉一揉,作些哈拉饼”。“三”表示神圣事物,如前所示(720, 901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